一起去寻访顺德的特色建筑吧!

佛山日报   2022-10-13 20:32:59

岭南历来有“顺德祠堂南海庙”的说法,祠堂文化可以说是顺德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凝固的诗歌——岭南建筑艺术展》正在顺德区博物馆二层书画展厅展出,展览截至10月30日。该展览分为岭南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建筑的风采、建筑技术与艺术三大部分,展出了岭南各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典型传统建筑遗存图片及介绍。以岭南各地丰富而珍贵的建筑遗存为例,为观众解读岭南传统建筑这篇“凝固的诗歌”,让观众了解岭南传统建筑的发展历史和技术工艺,领略其魅力风采和文化内涵。

迄今,顺德保留了大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老建筑,老祠堂、旧民宅、青砖房、古井、古桥、古树、古水道,以及稀缺珍贵的镬耳屋、红砂岩石桥、蚝壳墙遍及城乡,这些作为岭南广府文脉的传承载体和见证者,延续了顺德人的乡愁记忆,展示了顺德文化的独具魅力。

那么顺德有哪些特色建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散布在顺德的众多祠堂雕刻细妙

顺德兴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几乎是一村一庙宇,一姓一祠堂,构筑宏丽,手工精美。

据统计,顺德列入名册的祠堂有850多间。顺德祠堂纳入省、市、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29个。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宗祠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延续,凝结着无数族人的深深眷恋。同时,祠堂里的陈设、族谱、对联、修祠碑记等,也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

《顺德县志》写道:顺德最重祠堂,大族壮丽者,动费数万金。其大小宗祠代为堂构,千人之族,小姓单家,祠也数所。曰“大宗祠”者,始祖之庙也,庶人而有始祖之庙,追远也,收族也。其中,祠堂之盛,又以北滘碧江为最。

散布在顺德的众多祠堂,规模浩大,雕刻细妙。如和之梁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历时30年才建成,保存了完整的清代后期建筑风格,是顺德清代宗祠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

多种传统建筑散布于顺德

除了祠堂,顺德还有园林宅第、古坛庙宇、民居聚落、学院学宫、桥涵码头等多种传统建筑散布于全境。目前,顺德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6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清晖园、顺德糖厂早期建筑)。

图片

清晖园正门

清晖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图片

碧溪草堂

园内有碧溪草堂、真砚斋、惜阴书屋、船厅(小姐楼)、读云轩、留分芬阁等各种形式的建筑,还能欣赏到成亲王、宋湘、李文田等古代书法家的手迹制成的匾额楹联。苏武牧羊、观瀑图、竹林七贤图、解语之花、放鹤亭记、白木棉九鱼图等灰塑壁画,各种套色雕刻彩绘玻璃以及工艺精湛的木雕,亦值得小伙伴们驻足细品。

图片

惜阴书屋

西山庙山门。佛山日报记者杨婷摄

西山庙原名关帝庙,位于大良街道文秀社区,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现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格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庙宇依山构筑,内供奉关羽、关平、周仓三位神像。庙内陶塑、灰塑、砖雕丰富多样,荟萃了岭南古建艺术精华。

图片

太平塔

图片

青云塔

在顺德,太平、青云二塔象征着鼎盛的文风,双塔均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为古塔建筑的“密檐式”。太平塔近旧寨村,又称旧寨塔,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成,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青云塔位于顺峰山公园神步岗上,故又名神步塔,明万历三十年(1602)建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双塔已成为顺峰山公园的两大胜景,假期去游玩拍照留念,记得取双塔为背景呦,能给照片增添几分雅韵呢。

图片

沙滘陈氏大宗祠外全景

沙滘陈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从镇沙滘社区。建于清光绪年间,广三路,中路五间三进,是沙滘陈氏祀奉仙溪太祖的祠堂,祠堂内木雕、砖雕、石雕、灰塑等装饰构件无一不精,堪称三雕一塑装饰艺术百科全书式的典范之作。该祠堂规模宏大,形制规整,装饰精美。

文/佛山日报记者杨婷 通讯员顺德博物馆

图片除署名外,其他均来源于顺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