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五年级的艾力西尔学习舞狮近3个月,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跟师傅练习。“舞狮特别有意思,还能锻炼身体。”日前,他开心地向前来伽师县考察对接的佛山市党政代表团说。
艾力西尔所在的夏普吐勒镇(17)村,是伽师县最早组建龙狮队的村子,现有舞龙3条、醒狮20头、队员32人,还建起全县首个龙狮文化展示馆。
龙狮、咏春、陶瓷、粤菜……岭南传统文化跨越千里,在新疆伽师县各族群众心中扎下了根。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广东共投入援疆资金1.81亿元,在文化润疆中凝聚人心,在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团结。
伽师县胡杨林生态园全景。/通讯员供图
文化润疆
岭南文化在南疆生根发芽
“我们带了几位高桩舞狮师傅过来交流,孩子纷纷围上去说要学。”随团到访的佛山市文化馆赖鹤玲导演深有感触地说,伽师各族群众是发自内心喜欢龙狮文化。
为扩大龙狮文化覆盖面,佛山援疆工作队近三年来投入资金近800万元,派出多名职业教练前往伽师授课,推动龙狮文化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短短一年时间帮助组建龙狮队103支。
夏普吐勒镇17村建起伽师县首个龙狮文化展示厅。/佛山日报记者莫璇摄
作为柔性援疆人才来到伽师的龙狮教练陈健良说,现在龙狮文化在伽师火得很,深入乡村,群众参与度高,加上当地群众能歌善舞,总能与龙狮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夏普吐勒镇17村农民龙狮队在练习。/佛山日报记者莫璇摄
除龙狮文化外,陶艺、咏春、足球、粤菜等文化润疆特色项目同样深受欢迎。佛山陶艺进伽师,在英买里乡新梅小镇矗立的大型石湾陶瓷雕塑“新梅迎宾”,成为当地文化新地标;咏春拳进校园,全县多个中小学组建咏春拳队,利用大课间30分钟进行练习;足球援疆持续开展,全县36所学校开展足球训练,建立56支足球队,其中20支为女足队伍,“伽师女足”成为特色品牌;“粤菜师傅工程”进伽师,以伽师职校为试点,柔性引进粤菜师傅,推动少数民族群众掌握专业烹饪技能。
来自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冯远日,现在担任伽师县中职学校中餐部副部长兼专业教师。他表示,伽师职校将建设更大规模粤菜实训中心,对接广东高档酒楼粤菜实训基地,帮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走出伽师、走出喀什、走向全国。
文旅兴伽
多措并举讲好“伽师故事”
前段时间,伽师新梅广告登上广州塔,伽师新梅、伽师瓜动漫IP“美梅”和“瓜墩墩”同期亮相,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推介伽师特色农产品与文旅资源。
伽师县美食文化园依托馕文化推进文旅结合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佛山日报记者莫璇摄
伽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佛山援疆力量助力下,伽师旅游资源经历挖掘和开发,推出一批差异化伽师精品旅游线路,开启援疆旅游专列入伽,多措并举讲好伽师故事,为伽师文旅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三年来,广东援疆资金投入1200万元支持建设的伽师县美食文化园,依托馕文化全力打造集生产加工、文化展示、产品展销、游客体验为一体的美食文化园,研发生产130多种馕产品,全部坚持手工制作。
伽师县美食文化园内展示各种各样的馕产品。/佛山日报记者莫璇摄
在伽师县美食文化园可以跟着师傅体验馕的制作全过程。/佛山日报记者莫璇摄
“这里的佛山元素颇为突出,不仅配套建设粤伽植物园,园内满是岭南植物,品牌商品‘馕小帅’也由佛山华材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设计,深受游客欢迎。”美食文化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美食文化园已建成3A级旅游景区,每日可接待游客300人。
距美食文化园不远的胡杨林生态园是伽师另一个热门旅游地。作为佛山历年援疆的文旅项目之一,该生态园占地70公顷,集胡杨观赏、文化展示、滨水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2021年端午,广东援疆驻伽师支教团在生态园内举行龙舟竞渡,引得游人络绎不绝。
伽师县胡杨林生态园内荷花池颇具岭南韵味。/佛山日报记者莫璇摄
游客在伽师县胡杨林生态园内欣赏夏日荷花美景。/佛山日报记者莫璇摄
借助毗邻生态园的区位优势,幸福(11)村在援疆资金助力下打造以特色餐饮、民俗体验、林果采摘为主题的旅游示范村,年吸引游客60万人次。目前,全村超过80%的劳动力从事旅游及其延伸产业。
粤伽新梅产业园内展示的新梅产品。/佛山日报记者莫璇摄
2021年,首趟“引客入喀”专列载着600多名游客抵达伽师,拉开广东“引客入喀”序幕。数据显示,去年伽师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04万人次,同比增长40.04%,旅游总收入超1.8亿元,同比增长22.54%。
上月底,伽师新梅广告登上广州塔。/通讯员供图
今年,佛山援疆工作队将深入开展“广东人游喀什”工作,深度推广伽师文旅资源,吸引更多广东旅行社开设伽师旅游路线。
文/佛山日报记者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