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顺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审议《佛山市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及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进展:较好完成各项环境保护目标,重点河涌水质明显改善
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局长何广辉介绍说,2021年,顺德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境保护目标。
数据显示,2021年,顺德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8,比2020年上升5.5%,在全市五区中排名第二;2021年4个在用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水质全优。与2020年相比,全区水质保持稳定,3个国控断面(科研断面羊额,考核断面乌洲、顺德港)、3个省控断面(杨滘、海凌、飞鹅山)均达到相应的水质目标,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100%,与2020年持平。
图为伦教大涌河岸,水质经整治后明显提升。/佛山日报记者朱朝贵摄
流经顺德及周边城市交界水域16条主要河流的23个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均为优良,全年平均值达标率为100%。2021年,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区77条重点河涌的水质进行月度监测,区重点河涌水质年均值达到考核目标的比例为79.22%,较2020年的64.38%有明显改善。
点击视频,看看伦教大涌整治情况,水质明显改善。/佛山日报记者朱朝贵制作
何广辉表示,顺德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要求,认真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要求,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快推进绿色工业服务体系投入运行,有3个项目获省生态环境厅发放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提高了工业固废接收和处理能力。
何广辉说,2022年,顺德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产城融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建言: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力度,增强前瞻意识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在作初审报告时说,2021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SO2、NO2、PM10、PM2.5、CO等五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及酸雨频率同比下降25.3%,饮用水和国控省控断面均达标;在市2021年第一、三季度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中,顺德区在全市五区排名均为第一。
图为会议现场。/佛山日报记者朱朝贵摄
对于2022年工作,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建议,一、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力度,持续开展工业源治理和污染物削峰;二是建立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加强河岸一体化管养,采取一局主导、多部门协同方式,合力完成水环境保障任务,建立城市污水管网电子档案,进一步科学统筹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三是强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噪声排放源监测管理;四是提升固废和土壤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完善绿色工业服务体系,严格工业固废收运、处置全过程监管,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创建;五是科学规划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制定全方位的产业发展规划和践行以人为本的城镇规划,科学划分调整各类型功能区,促进科研、生产、商务、居住等功能有机融合;六是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工作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环保资金、人员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增强基层环境监测和执法力量,引用国家倡导的先进检测技术,通过科技赋能,逐步提高环境治理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缓解基层相关人员工作压力。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铭恩表示,在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和管好偷排偷放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前瞻意识,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前端,就要提前研判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提交给区委区政府提前谋划,掌握环境保护的主动权,减轻后续管理的压力。
会议还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提请修订《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管理规定》等三份文件的议案,并表决通过了相关修订稿。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认为,政府应大力支持法定机构持续健康运行,更好地承接社会公共服务。
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佛山市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及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据了解,新一届区人大常委会专家委员会聘任的专家既有来自高校、律师事务所,也有来自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呈现较为科学和多元化的专业结构。专家委员会每年将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当天会议还审议了有关人事免职议案等。
文|佛山日报记者朱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