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狮山新增牛皮鼓制作技艺、剪纸两个区级非遗项目

珠江时报   2022-03-28 16:24:45

3月28日,记者从狮山镇文化发展中心获悉,南海区第七批区级非遗项目名录近日公布,狮山镇的南海牛皮鼓制作技艺和南海剪纸被列入名录,成为新增非遗项目。截至目前,狮山已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 12项。

南海牛皮鼓制作技艺:岐山村是佛山牛皮鼓制作行业中的佼佼者

牛皮鼓是古老的传统乐器,在岭南被广泛运用在醒狮、龙舟等民俗活动中,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狮山镇颜峰社区岐山村有着悠久的牛皮鼓制作历史,是佛山牛皮鼓制作行业中的佼佼者。

叶競循在制作牛皮鼓。

据岐山村老人说,早在明朝,颜峰叶氏就开始举行“狮会期”,以纪念建村始祖南宋丞相叶颙,那时候已有族人做鼓。在清末民初时期,制鼓业在岐山村形成规模,发展出了成熟的制作技艺,远销国外,连有名的国营老厂“广州中娱鼓乐厂”都曾长期将鼓皮制作外包给岐山村。

叶競循在制作牛皮鼓。

但随着时代变迁,行业逐渐衰落,如今岐山村的传承,仅剩经营着佛山市南海狮山和声醒狮用具有限公司的叶競循一家。他们采用岐山村传统技艺制鼓,所产品种有狮鼓、堂鼓、龙船鼓、龙标鼓、定音鼓等,销往世界各地。

南海剪纸:在狮山大圃已有百年传承历史

南海剪纸以纯色剪纸、衬色剪纸为主,表现方式有阳刻、阴刻两种,技法要点是对刻刀的力度控制,剪纸线条的流畅度是手艺人水平的直接体现,南海狮山大圃早在清代已有专事剪纸的作坊。

古代大圃乡民有在岁时节令祭祀祈福的习俗,需要使用剪纸祭祀品,那时大圃人稠物穰,需求量极大,剪纸行业便从那时出现。至清代,大圃愈加兴盛,各类商铺达到一百多家,墟日摆摊的乡民更是多不胜数。有些商户会在包装上粘贴剪纸商标、商号,精美的剪纸画也成了一种商品,剪纸技法也走向成熟,行业也到达鼎盛时期。

张锦权在教体验者剪纸技巧。珠江时报记者彭燕燕 摄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行业逐渐衰落,如今大圃的剪纸传承,仅剩张边南村民张锦权一户。

张锦权的剪纸技艺是家族传承,已有一百多年的传承历史。清光绪年间,娘家从事剪纸业的叶娇嫁入张氏,开启了张氏的传承,她嘱咐后人,不论境况好坏,都必须把剪纸这门谋生手艺传承下去。其子张维安、儿媳邹为继承了手艺,后又传给了女儿张二载,张二载传给了侄孙张锦权。如今张锦权仍会像祖辈一样,将剪纸作品拿到墟市上售卖,还曾远销到国外,广受好评。

张锦权和他的作品之一。珠江时报记者彭燕燕 摄

据介绍,包括南海牛皮鼓制作技艺、南海剪纸在内,狮山镇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 12项,其中4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承基地)5处,其中市级4处,区级1处;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11人次,其中省级2人、市级1人、区级7人。

“不少非遗传承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狮山镇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狮山十分重视推动本地传统文化及技艺传承和发展,积极进行非遗申报,推动本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目前,狮山镇文化发展中心正在筹备“出圈吧,非遗”2022狮山非遗保护系列活动,通过为狮山非遗增设或者优化体验课、并推动非遗体验课长期运作的形式,增加非遗魅力,实现文化产业化,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更具生命力,助力狮山非遗“出圈”。

文/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彭燕燕

通讯员/陈莉莉

通讯员供图 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