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酶生物③丨深化产学研合作!7场学术报告为优酶生物发展注入“营养剂”

珠江时报   2021-12-03 21:06:28

12月3日记者获悉,2021年8月至11月,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共迎来7场学术交流讲座。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解放军总医院暨全军老年医学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位专家,分别带来膜蛋白、益生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报告,为优酶生物发展注入产学研合作的新鲜“营养剂”。

讲座一

膜蛋白——为制作多种病毒疫苗提供孵化平台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文。 

11月1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文应邀到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介绍了世界上膜蛋白的研究进展,重点讲述了目前膜蛋白在应用中的主要技术手段。

陈文介绍了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以HIV病毒上重要活性蛋白为例,采用新型固定手段,使用类似于金属离子与组氨酸特异结合的方式将该病毒上能够引发机体产生抗体的部分与纳米颗粒按照特定形态相互固定,形成能够装载足够机体产生抗体的复合体,这是目前该领域最新的能够有效控制膜蛋白朝向、数量以及整个颗粒的大小的技术手段。

陈文表示,在后续进一步研究中,可以通过优化纳米颗粒的大小,形成具有多种结构、数量以及大小的膜蛋白,用于制备生物疫苗,这一技术为后续制作多种病毒疫苗提供孵化平台。   

讲座二

益生菌——从科学到技术开发利用菌种资源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

10月7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应邀到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作学术报告《乳酸菌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科学到技术》。

张和平作学术报告《乳酸菌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科学到技术》。 

张和平首先介绍了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概况,并对其团队构建的“基于人工智能构建益生菌精准筛选技术及可视化预测平台在益生菌菌种资源挖掘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针对目前益生菌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张和平以乳酸菌为例,介绍了益生菌的作用机制、调节肠道的生理功能,还在产品开发等研究方面进行了梳理。

讲座三

生命科学——人类“活得久”的梦想指日可待

解放军总医院暨全军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小宁。 

10月6日,解放军总医院暨全军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小宁,受邀到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作《生命科学前沿与主动健康管理》学术报告。王小宁以生命科学最新发展、健康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介绍了脑机接口、外骨骼技术、纳米机器人、Cell in Cell等新研究进展。

王小宁作《生命科学前沿与主动健康管理》学术报告。 

王小宁提出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医药健康产业面临的问题,表示人“活得好”很重要,而人类“活得久”的梦想也指日可待。针对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慢病”的社会现状,王小宁建议大家“少吃、多动、做好情绪管理”等,以维持身体健康生理状态。

讲座四

致病菌效应蛋白——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展示

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张志民。

10月3日,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张志民到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参观,并作学术报告《致病菌效应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志民作学术报告《致病菌效应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 

报告主要讲解了致病菌效应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展示了致病菌效应蛋白的结构功能关系与作用机制,令在场师生大开眼界。

讲座五

萜类合酶——对满足天然药物需求意义重大

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巫瑞波。  

9月25日,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巫瑞波应邀到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作《萜类合酶杂泛性与可塑性》学术报告。巫瑞波详细介绍了基于多尺度模拟的萜类化合物合成,结合量子-经典力学,化学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就蛋白-配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解析酶催化过程、机制及立体选择性。

巫瑞波作《萜类合酶杂泛性与可塑性》学术报告。 

巫瑞波还详细描述了QM/MM多尺度模拟酶中间灵活性与酶活性位点口袋轮廓可塑性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控制倍半萜环化酶催化中的一般构象。

酶法合成萜类化合物对于满足天然药物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多尺度模拟是阐述酶催化过程及机制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了解酶催化的调控机制将为开发新的催化功能和进一步增强天然产物的化学多样性提供巨大的机会。

讲座六

碳碳三键化学——为绿色制造研究提供新思路

国家“优青”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祝诗发。 

9月16日,国家“优青”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祝诗发应邀到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参观,并作《碳碳三键化学》学术报告。祝诗发介绍了一种新型双核铑催化二炔去对称化环异构化的方法,用于同时构建炔基取代的氮杂季碳中心和呋喃并二氢哌啶骨架。还介绍了基于碳碳三键化学的功能分子绿色精准合成的新型方法,该研究对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绿色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祝诗发作《碳碳三键化学》学术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负责人王永华表示,本次学术报告为研究院绿色制造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有利于推动绿色制造相关研究工作。

讲座七

双方携手——推进酶生物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地平线”生物有机化学奖获得者周佳海。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地平线”生物有机化学奖获得者周佳海一行,受邀到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参观、交流、座谈。

王永华全面展示了研究院酶发酵自动化制备、酶催化油脂资源再利用和酶分析蛋白结构生物学鉴定等几大重点工艺,介绍了“三结合”(将酶发酵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将酶催化与绿色环保相结合,将酶分析与高新技术设备相结合)研究理念,表示研究院充分发挥绿色科技的推动作用,奋力推动生物酶制剂的工业化进程。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负责人王永华与一行人深入交流。 

听取《脂肪酶盖子结构与酶活性关系》汇报后,双方就该酶的结构分析与机理阐释进行深入交流。王永华表示,酶结构与酶催化特性密切相关,酶结构的解析是充分挖掘酶特性的基础和前提,要充分发挥双方在酶学研究的优势,携手拓展生物酶的应用前景。

周佳海十分赞同王永华的观点并提到:“酶结构解析与酶催化机制的阐述是目前酶工业领域的一大难题,酶结构与催化特性关系难以预测,想要突破上述问题,除了尖端设备的引入和使用,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实验探索。”接下来,双方就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推进酶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交流。

文/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茜

图/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马云建

往期链接:

优酶生物①|做强成果转化!华工来南海调研优酶生物

优酶生物②丨产业领袖聚焦“酶芯片”技术,点赞优酶科研及管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