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在狮山②丨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南海革命之火,从这里燎原

珠江时报   2021-11-18 16:36:46

11月18日,狮山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片“红色印记在狮山”之第二篇章正式发布。该专题片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高质发展”,第二篇章“峥嵘岁月 烽火印记”主要讲述了位于狮山镇显纲社区的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的历史故事。

   

狮山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片“红色印记在狮山”之第二篇章。珠江时报摄制

【县委旧址】

在深巷中成立南海县委 播下革命火种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洪流中,一些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因影响深远被世人永远铭记、缅怀。位于狮山镇显纲社区的中共南海县委旧址,正是见证南海革命征程的重要存在。

岁月流逝,初心未改。来到显纲社区显纲东经济社,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块,上刻“中共南海县委旧址”,挂在围墙上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的宣传标语与石块相对而立。

“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石刻。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杨世聪摄

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位于显纲东经济社中和里234号,从中和里门楼望去,旧址隐匿于近百米长的深巷中。沿着中和巷,依次排列着“共产党早期活动在南海”“大革命滚滚洪流涌南海”“土地革命风暴中的南海”“抗日烽火淬炼下的南海”“迎接全中国解放的南海”等展陈馆,共分为前言及农民运动等6个单元,集中展示南海从1919年到1949年的革命活动、中共南海县委的发展和斗争历程、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南海志士及其革命故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幅幅文图,了解中共南海革命英烈的斗争史,感受南海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力量。显纲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张俊恩介绍,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南海县党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工会、农会被摧毁殆尽。为保存实力,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南海县支部书记陈道周、农民运动特派员周侠生和部分党员、农会骨干,将南海革命活动中心由大沥大镇一带转移到松岗显纲隐蔽下来。

1927年七八月间,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南海县委员会在显纲成立,隶属广东省委。有书记陈道周,委员周侠生、谢颂雅,后增补委员张霭泉等。中共南海县委以村民张太仪的家为活动据点,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张太仪的家实际上就是县委旧址所在地。

南海县委成立以后,积极发动农民群众,秘密组建农民赤卫军两个团,配合广州起义。最终广州起义失败,包括陈道周、周侠生、张霭泉等在内的104人在大沥战斗中牺牲。广州起义失败后,从12月13日到19日,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南海的部分党员分散隐蔽或被迫转移,县委遭到严重破坏,停止活动。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宣传标语。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杨世聪摄

1928年5月,广东省委决定在罗格乡(今南庄镇罗格村)成立南海临时县委;同年11月复设南海县委,并由南海县委整顿县内各党支部,县委联络点设在陈溪乡。此后,南海县委又多次遭到敌人破坏,1929年2月,县委被迫停止活动,大多数党员按要求分散隐蔽起来,以待时机。

【革命人物】

慷慨就义临危不惧 延续革命薪火

虽然屡遭重创,但南海县委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联络党员群众、恢复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青史留名的革命英烈用行动书写了壮美的华章。中共南海县委旧址讲解员、73岁老党员张达良动情地说,当时,反动派四处搜捕共产党员残忍杀害,但面对敌人的血腥暴行,狮山的革命群众临危不惧,涌现出张云峰等一批可歌可泣的壮士。

张云峰慷慨就义前的一句“笑的死”,充分展现一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壮烈气概。张云峰,1900年出生于显纲村。192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张云峰参加中共佛山支部组织的收复大魁堂战斗,不幸被捕。1928年10月6日,他在广州东较场(今广东省体育场)英勇就义。

中国南海县委旧址的云峰廊。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孙茜摄

就义前两小时,他写了一封绝笔书给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叶浣娥。“母亲、浣娥:还有二点钟,我就要受死刑了,我是笑的死,不是哭的死,请你不用悲伤,当我成了佛,只觉得对你们不住,未报天高地厚之恩,所以为憾矣。苦命的母亲,请浣娥扶持扶持,好了,永诀了,来生再见。云峰绝笔。”这封荡气回肠的绝笔书,现仍保存于广东历史博物馆中。

今天,历史的硝烟散去,这片旧址也摇身一变成为“红色社区”。2020年3月,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展陈馆建设启动,狮山镇租用了南海县委旧址周边6间旧居,改造成中共南海革命斗争展览,通过历史文物、文献资料,辅助多媒体、场景、雕塑等现代化展陈形式,详实生动地中共南海革命斗争史。

2020年3月,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展陈馆建设启动。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原诗杰摄

今年7月,中共南海县委旧址推出中共南海革命斗争史展览,每月接待数千名党员、群众到此参观学习,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未来,狮山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茜

通讯员/狮宣 邵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