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国,资助教育
——香港企业家郑裕彤
周大福的生意蒸蒸日上,郑裕彤得到在商界最初的历练,显露出经商的天赋。1945年,日本投降,已经和老板女儿结了婚的郑裕彤,受岳父周至元委派,负责香港分行经营,举家迁至香港定居。
因为善于经商投资眼光独到,郑裕彤很快成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知名企业家,是周大福集团及新世界发展创办人。投资的方向包括道路、桥梁、核能发电、水力发电、水务处理、货柜装卸、物流、仓储、酒店、地产、物业 发展等,很快便成为富甲一方的名人,拥有非凡的社会成就。
郑裕彤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信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古训。他认为自己赚了钱,一定要回馈社会。郑裕彤的慈善事业,从捐助教育开始。郑裕彤是这么说的:“挣了钱,总要做一点事,尽上自己的责任。比如在顺德,那里是我的家乡,我同我的同乡李兆基先生,就一起在那边做了很多的慈善事业。另外呢,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在慈善的安排上,我比较注重的是教育和医疗。"
1994年,郑裕彤捐资给顺德市教育基金。1995年,又与顺德市政府共同投资,在新城区金沙大道旁建起了一所现代化新型全寄宿制的区属完全中学———郑裕彤中学。
在香港也有一所郑裕彤中学,那就是顺德联谊总会的郑裕彤中学。这所学校秉承儒家的办学传统,以"文、行、忠、信"作为校训,对学生的要求是:“着重良好品格的培育,稳固学业根基的建立,多元潜能的发挥。透过校内、外服务,学会珍惜,懂得承担及关心社群,将来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这也是郑裕彤对教育的期望。
郑裕彤给那些受资助到国外留学的学生定下规矩:学成后一定要返回中国,为中国人民服务。
2008年,郑裕彤、郑家纯父子在北京成立周大福慈善基金,旨在支持各种公益事业,与不同的慈善机构通力合作,在教育、医疗、保护儿童、环境保护、城市建设、赈济灾情等方面,作出源源不断的捐资援助。
顺德慈善会·惠妍教育助学基金是由国强公益基金会荣誉会长杨国强先生和杨惠妍女士,于2017年起向顺德慈善会以每年捐赠一千万元,连续捐赠10年而设立的冠名基金,以精准教育扶贫为主,支持顺德区教育助学事业。
在国强慈善基金、惠妍教育助学基金的支持下,爱心助学项目在顺德区实现从幼儿至大学的全学龄覆盖,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同时,以服务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素质能力、心智健康等综合才能,为顺德区困难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珠江青少年》杂志创刊于2005年6月1日,是佛山市少先队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全国优秀少儿报刊。由佛山期刊出版总社主管主办,佛山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关工委为指导单位。
文/关楚芬
图/张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