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大力落实11项重点任务!带你读懂三水“十四五”规划纲要

佛山日报   2021-10-14 09:05:30

10月13日,记者从三水区发改局获悉,《佛山市三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落地实施。《规划纲要》擘画三水未来五年总路线图,剑指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迈向“十四五”,三水正踏出铿锵有力的步伐,将大力落实11项重点任务,朝着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的目标追赶超越。

以更强城市能级深度参与“双区”建设

在城市体系的高水平竞争中,唯有形成不易被模仿的竞争优势,方能突围而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是三水“十四五”的重要课题。

三水以品质城市点亮美好生活,中心城区将更凸显生态和文化特质。坚持水城共融理念,把三江汇流独特自然禀赋融入城市整体风貌,彰显提升“前江后湖、两水绕城、一轴贯通”的城市特质。同时,借力“中心环线”、佛山轨道4号线等重大交通建设,构建三水新城、北江新区、西南老城“一环三区”强中心格局,打造承载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载体、展现岭南水韵之都形象的城市客厅。

三水以品质城市点亮美好生活。图为北江新区俯瞰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作为发展主战场,三水镇街将更注重统筹推进、错位协同发展。三水坚持精明增长、理性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和产业、社会和人口、土地与空间、设施与配套等,立足各镇街资源禀赋和区位特征,明确各镇街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快打造以三水新城、西南城区为主的中心城区,深入推进城市乐平、品质大塘、魅力白坭三个副中心建设,推动芦苞、南山特色发展。

三水将对标全国一流,打造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重塑七大城乡空间布局。三水重点推进城乡空间协调发展,优化布局、拓展空间,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作、三生融合、镇村联动”的乡村全域振兴新格局,擦亮城市三水底色。接下来,三水将全面铺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全域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和提升乡村风貌、创建全域美丽宜居村、建立美丽乡村数字化长效管护机制等工作。

依托持续增强的城市能级,三水在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佛全域同城化和广州都市圈建设中,向东拉近与广州、深圳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全方位接受大湾区中心城市辐射,向西分享中心城市强大集聚效应的红利,借势吸引大西南资源集聚,在区域协作中获取新动能。

“肇佛广莞深”城际列车拉近了三水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三水将深度参与“双区”建设,携手港澳开展重点项目和平台建设、推进大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利用好三水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优势,当好深圳开拓西部的重要腹地和科技外溢的重要承载地。同时,多维度支撑广佛全域同城化、全方位深化跨区域合作,主动与沿海都市圈的城市协同合作,加强与北部生态发展区城市对接合作,吸引大西南资源集聚。

“3+2+1+1”打造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水立足产业优势与短板,部署一系列产业升级行动,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是三水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工业对三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七成。“十四五”期间,三水提出以“双战略”产业集群为发展主线,“稳”战略性支柱产业,“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超3000亿元装备制造、超2000亿元泛家居、超1000亿元食品饮料、超1000亿元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集群,锻造三水特色的产业“航母舰队”,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一方面,三水将全面巩固提升精细化工、食品饮料、轻工纺织、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另一方面重点突破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立足新发展格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是三水“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三水将以智能制造、“互联网+”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力度,推进数字经济赋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数据集聚重要节点。

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三水将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机遇,加快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三水重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科技产业园区,健全科技开放合作机制,完善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驱动力。“十四五”期间,三水明确研发投入年均增长7%,每万人发明专利(件)年均增长5%。

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依靠工业,更要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三水将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推进北江新区2.5产业布局和三水新城高质量商圈发展,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服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快递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深化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城市三水近悦远来。

迈进“十四五”,三水将围绕公共服务、营商环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

其中,教育改革被摆在尤为重要的位置。三水未来五年将投入110亿元教育经费,积极创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打造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三水教育品位。

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方面,三水“十四五”期间将实施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工程,力争完成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0所,新增学位超1.3万个;深入实施“名校+”工程,探索一校多区管理模式,推进镇街学校抱团发展;实施强腰工程,推动优质初中与区内初中结对,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实行优质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改革,激发教育持续优质发展新动能。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离不开“健康”二字。“十四五”期间,三水将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协调布局,建设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高地,持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三水还将多途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促进充分就业、完善社会养老和残疾人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险保障能力、提升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等。

俯瞰三水新城的核心区域,社区内高楼林立、环境优美,道路宽敞、配套设施齐全。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三水将持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破解制约三水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瓶颈。三水将重点对深化市场化改革、深化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衔接国际化营商规则,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争创一流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深化行政服务效能改革,建设服务型有为政府。

此外,三水将大力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构建特色文化公共服务空间,全面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

文/佛山日报记者卢钰仪、梁楚欣、何艳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