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红色故事35丨草明:抒写新中国工人阶级“原动力”

佛山日报   2021-07-10 17:07:43

当代著名女作家草明生于广东顺德县桂洲乡东村,在传奇的一生中,她以笔为武器,以文章为阵地,创作大量短篇小说、散文、杂文等揭露侵略者的罪行,讴歌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在中国革命文艺道路上留下足迹。

作为一位常年扎在工人堆里的作家,草明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实践者,她的代表作《原动力》是我国最早描写解放了的工人阶级生活斗争的优秀中篇小说,后被译为10余种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她因创作长篇小说《火车头》《乘风破浪》等,被视为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的开拓者。


草明。/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从顺德出发:

讲述缫丝女工对命运的抗争

草明,原名吴绚文,1913年6月15日生于广东顺德县桂洲乡东村。

1927年,草明随父迁到广州上学。在广州读中学时,即接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广州起义的爆发,引起了她的许多思考。她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鲁迅、茅盾、郁达夫、冰心的名著和许多国外文学作品。

草明最崇拜鲁迅和高尔基,鲁迅坚韧的战斗精神、高尔基笔下穷人的崇高品德鼓舞着她。她立志向鲁迅学习,要像高尔基那样写工人、穷人。在她的故乡顺德,缫丝厂林立,她从小目睹了女工们沉重的劳动以及她们的反抗斗争。她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敬仰她们敢于与苦难命运抗争的倔强精神,她们的形象成为草明写作的素材,也成了她一生写工人阶级的起点和基础。

1931年草明写出处女作《私奔》,以顺德女子反抗封建买卖婚姻为题材,描述一名缫丝女工对命运的抗争。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她跟着学生队伍宣传抗日救国,但被国民党反动派勒令回校,这加深了她对反动派的憎恨,萌发了对革命的要求。此后,她又陆续发表了一批反映缫丝女工受苦难、受压迫的作品。

她把萌字拆开,用“草明”二字做笔名,以表明她革命思想已萌芽,以后也一直沿用此名。

佛山市民珍藏的草明作品。

立足上海:

讴歌中华儿女抵御外侮

1932年,草明和欧阳山、易巩、伍翠云等组织了“广州普罗作家同盟”,后经上海“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批准,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同盟广东分盟”。他们并肩作战在广州的文坛上,主编进步文艺刊物《广州文艺》等,因揭露旧制度,遭到国民党的通辑追捕。1933年,草明与欧阳山结为夫妇,来到上海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活动。

在上海,草明见到了她敬仰的鲁迅,在鲁迅和茅盾的指引和悉心关爱扶助下,她的作品迅速地成熟起来,成为当时团结在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周围的一批革命青年作家中的优秀一员。她的许多短篇小说,由鲁迅介绍发表在上海《申报》。

在上海的岁月是她创作的第一高峰期,此时创作了《倾跌》《没有了牙齿的》《进城日记》《大涌围的农妇》等短篇小说。

1935年草明不幸被捕,鲁迅慷慨解囊接济,并多方奔走,联络社会人士大力营救,终于使她在一年后获得了自由。鲁迅在思想和生活上,都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成为她在革命文艺道路上的第一位导师。她始终以鲁迅为榜样,以自己是鲁迅的忠实学生而引以自豪。

1938年,草明夫妇把三个女儿送到香港战时难童保育院后,以《救亡日报》战地记者名义到前线,转战粤北山区。后来,武汉、 广州相继失守,他们来到长沙,见到了周恩来,要求上前线工作。周恩来认为在敌后做抗日宣传工作也很重要,他们便和周立波、廖沫沙等人奉命到湖南沅陵办《抗战报》。

第二年,草明转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1940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她辗转广州、长沙、沅陵、重庆,致力于抗日救亡活动。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她勤奋地创作,通过《血海深仇》《遭难者的葬礼》《不妥协的人》《受辱者》等短篇小说及散文、杂文,揭露侵略者的罪行,讴歌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佛山市民珍藏的草明作品。

投身延安:

接受党的文艺思想领导

1941年,草明来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任为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1942年5月,她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党的文艺思想的领导。

草明多次提到,毛泽东文艺思想一直鼓舞她前进。以前她写工人,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没有深入生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督促、鼓励了她长期地深入群众生活、深入到他们的思想感情中去。

1946年起,草明开始扎根工厂体验生活,创作了2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集,共计600多万字,其中90%以上的作品是写工业题材,着重反映中国工业发展和工人生活变迁。

草明的代表作《原动力》是我国最早描写解放区工人阶级生活斗争的优秀中篇小说,小说创作灵感来自她在牡丹江镜泊湖水力发电厂工作经历。《原动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文学巨匠郭沫若、茅盾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的《士敏土》”(《士敏土》为反映俄国经济建设的小说)。

佛山市民珍藏的草明作品。

在北京第一机床厂体验生活期间,草明创作了长篇小说《神州儿女》;在鞍钢体验生活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乘风破浪》,被改编为话剧广泛演出。草明始终坚持深入工人群众和火热的斗争之中,从生活中捕捉、冶炼和升华工人阶级的优秀品德,鞍钢工人以“延安火种钢铁魂”来赞誉她。

2013年草明诞辰百年时,中国作协在京举行“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回望草明的一生,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她的足迹一直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的进程叠合在一起,她的笔端流淌出的真诚而明亮的文字,也总是和时代的潮音、人民的心声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情感交响、共鸣。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