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通过四次农改补短板、强基础,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

珠江商报   2021-06-30 22:58:35

21e15c2fa97d4fc8a71a9047de5eec7f.jpg

文/珠江商报记者叶芝婷

回望顺德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重要改革节点,总离不开农村改革这一关键环节。发生在1993年、2001年、2011年、2020年的四次农村改革一脉相承,顺德直面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放眼全局、着力长远的高度,持续强化农村“三资”监管,理顺村居管理职能,化解农村不稳定因素,有效地推动了顺德农业农村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顺德不仅推动了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还实现了基层治理逐步优化,形成了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村居发展不断积聚着动力,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甩了包袱 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顺德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让农村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既要明晰权属,保护和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又要完善权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在1993年的首次农改中,顺德通过启动农村区域建制、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实现了从农民到股民的转变,促进了农村的区域设置、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接轨。2001年,顺德又率先开展以固化股份合作社股权、量化股份合作社资产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再次明确集体股与个人股的占比,鼓励村级集体资产交由村的资产公司来管理。

集中针对农民关心的利益调整及历史问题“对症下药”,顺德于2011年再次启动农村改革,提出建立农村集体交易网络,规范股份社股权继承、转让、赠予的流转原则和办理程序,有效地赋予股份社股东的股份权能,着力解决部分农村留用地和宅基地问题。

如何监管好集体经济?顺德的思路是要让农村资产在阳光下交易、管理。2012年2月,顺德出台《顺德区农村集体资产公开交易试点管理办法》,一个月后,全区首个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乐从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所运作起来。当时,乐从镇沙滘南村的一块土地上线平台竞投后,租金一下子涨了10倍,让村民尝到了集体产权公开交易的“甜头”。自此,各村居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股权信息化管理和财务网上监控“三大平台”应运而生,实现了资产管理交易的阳光化、财务管理的透明化、股权管理的规范化,有效促进了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转,让农村资产高效增值,农民公平公正地共享资产的收益。

改革的作用清晰可见。数据显示,2016年,集体可支配收入33.9亿元,人均分红2268元,比2011年改革之初增加了22.4%和59.2%。2020年,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83.5亿元,集体经济收入43.9亿元,人均分红2811元。严格的管理,创新的改革,让顺德在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供各地学习借鉴。

顺德的发展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在2020年启动的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中,顺德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包括完善股权固化政策、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多元发展、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创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在各镇街选取试点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4a20592572a1421e9dc7605c4f63fb72.jpg

杏坛镇马东村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杏坛镇马东村供图

提升服务 创新基层治理机制

如今顺德各个村居干部,更多的是集中于村居党务、政务、服务。这样的角色转变,源自顺德多年来在基层治理创新探索中,回归本源的一种做法。通过2001年推动“政资分离”、2011年推行“政社分离”,顺德重新梳理明晰基层职能,促进村(居)委会职能向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转变。

村一级行政服务站的设立,是实现村居自治的第一步。2011年,顺德创新设立了村一级行政服务站,作为政府在村一级的行政管理站点和便民服务平台,负责办理各项行政事务,让村(居)委会回归自治和服务角色。

容桂街道华口社区是当时较早设置行政服务站的村居之一。改革之前,社区处于社会管理较乱、社区居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的状况。改革后,居民享受到了行政服务站“一站式”办理带来的便利,办理流程更加透明,行政效率更为高效,党群联系进一步加强。

顺德积极探索完善村居组织运作机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农村治理形态,通过建立起“一室一站一会”的基层治理体制,即听民意解民困的党代表工作室、让村居委员会回归自治和服务角色的行政服务站、对村居事务进行参谋议事和监督的议事监事会,在村居形成了协同共治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局面。

在北滘镇黄龙村,邻里间有矛盾纠纷了,哪家哪户生活生产有困难了,要解决农村历史遗留问题了,到黄龙村的党代表工作室,找党群先锋队,一定能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一定会让群众满意。

杏坛镇马东村是区内首创村居议事监事会的村居,议事监事会成员由村内各界代表组成,他们参与到村居事务中来,既让村里的事情更公开透明,也全面提升了村委会的公信力。2020年,按照要求,村(社区)议事监事会统一改组为村(社区)议事协商会,搭建协商平台,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和执行阻力。马东村亦成为杏坛镇设立村(社区)议事协商会试点村之一。

“先议事再表决,先协商再决策,有助于消除村民疑虑,利于村居发展。”马东村相关负责人表示,马东村就“西江堤外生态再造”项目开展议事协商后,项目获得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土地租金单价也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10万元每年。

顺德农村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还体现调动农村居民治理的积极性,让其成为治理的主体。如勒流街道黄连社区于2013年被确定为顺德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也是率先在全区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的社区。黄连社区大学设有社区议事厅、社区微组织等课程和活动,让居民有了议事平台和渠道。勒流南水村创新民主参与方式,使用“手机村务通”进行村务、财务公开以及与村民在线互动,协同共治效果显著,该村还在2018年入选“中国十佳小康村”。

5d7e23abd55747249a16feac2cb2e8f9.jpg

何劲和正在黄连社区大学社区议事厅与居民们讨论社区发展。/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改革未有穷期,改革一直在路上。顺德将抓住新一轮农改的最佳“窗口期”,持续深化农村自治、法治建设改革,聚焦解决农村各类突出问题,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挖掘农村潜在活力,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