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不断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顺德文脉精神

珠江商报   2021-06-30 23:09:24

e5a3bcf86b1e4a15bc6812076ddfa1cb.jpg

文/珠江商报记者王艳美

顺德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德进一步传承弘扬美食、功夫、粤剧、龙舟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更高层面上推动顺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顺德本土文化历史悠久

顺德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据《顺德县志》记载,明清两代,科甲居于全省前列,出过文武三状元、两探花,近300名文进士,近2000名文举人;诗社、文社、画会绵亘不绝,涌现过孙蕡、欧大任、梁有誉、陈邦彦、陈恭尹、黎简、张锦芳、黄丹书、梁廷枏、苏六朋、苏仁山、李文田、简朝亮、黄节、麦孟华、邓实、罗瘿公、罗复庵、岑仲勉等驰誉南北的文化名人。

粤剧方面,孕育了千里驹、白驹荣、薛觉先、马师曾等大师级表演艺术家。

a44d446438b54f89854a0dffc067dbb8.jpg

粤剧名家何丰仪在培训幼儿曲艺爱好者。/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摄

在建筑艺术方面,亦备致华赡,祠堂、庙宇、古塔、钟楼、镬耳屋、古桥以及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等古建筑,无一不显示着先民的精湛工艺和灵巧心思,古建筑上的建筑语言,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自梳、不落家等特殊民风习俗,也蕴含着顺德人自强自立的精神。

文化发展承载顺德精神

每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总有其文化精髓所在。而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顺德人的精神。

以顺德龙舟文化为例,顺德龙舟文化源远流长。顺德自古四面环海,人们出门登舟,往来划桨。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对顺德“扒龙船”就有记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

2a6d7e6cb7c1482191775ba42f43ff12.jpg

顺德注重保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摄

顺德龙舟文化,体现了顺德人“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文化精神。生于1936年的吕耀光曾经是顺德女子龙舟队教练,他回忆当年女子龙舟队组建的经历无不感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顺德人策马扬鞭,励志奋进,迎来大好发展时机。1984年是顺德“龙”腾飞跃的一年,顺德男子龙舟队首次应邀参加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香港顺德联谊总会热心龙舟的人士陈德荣先生积极建议顺德组建女子龙舟队,与男子龙舟队一道“双龙出海、龙凤呈祥”,双双参加香港一年一度的国际龙舟邀请赛。1985年,中国举办首届全国“屈原杯”男子龙舟锦标赛。顺德政府借此机会,把女子龙舟队也组建起来。当时,普遍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女子不下龙舟”的传统观念中,这个决定在当时来看可是个惊人之举,这在全国也是史无前例,顺德打破了千百年来女子不划龙舟的惯例。

1985年至1996年间,顺德女子龙舟队荣获24个冠军,其中夺得了两届亚锦赛全能的四面金牌和第一届世界龙舟赛的三项冠军。顺德女龙是第一支全国女子龙舟队,第一支中国女子龙舟代表队,第一支冲击亚洲走向世界夺得多项殊荣的优秀队伍。如今,顺德女子龙舟队依然活跃在赛场上。

顺德龙舟文化,承载着顺德人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精神。顺德丰富的传统文化,无一不像龙舟文化一样,承载着顺德人世代传承下来的精神。

百花齐放做好传承工作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顺德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63处,其中2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103处,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29处,304处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单位。独特的文物建筑,成为顺德独特的文化景区。

64855c99c2fb4fb39954c290304e6527.jpg

均安镇以李小龙乐园为文化核心,着力建设功夫特色小镇,凸显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知名效应。/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摄

2020年12月的数据显示,顺德共有5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级非遗传承人共52人,各级非遗传承基地共36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数量的大幅增加,推动我区非遗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使全面构建非遗科学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可能。

一直以来,顺德在努力做好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尽可能科学修缮,适合活化传承的古建筑在不破坏的基础上,尽可能赋予它们今天的功能和意义。如一些祠堂已经活化成文化工作室、书室、展览室等,一些青砖墙的镬耳屋,也在尽力抢救,部分也活化成今天有用的文化场所。

顺德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顺德通过记录性保护、生产性保护、馆藏性保护等方式,开展进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等项目,组织举办各类型线上或线下的非遗文化展演与品牌活动,以及对外交流等,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

传统文化向高质量发展

2019年,顺德举办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经过短短一个月的征集,此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700多件,经过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等环节,29件作品成果入围,最终评出金凤奖1名,银凤奖1名,铜凤奖2名、优胜奖10名及入围奖15名。

近年来,顺德各领域在文创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今年4月,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与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的馆校合作探索性项目,学生将清晖园博物院中的园林文化融入珠宝设计中。“珠”愿清晖·“诒”路同行——草木清晖创意珠宝文化展同月在清晖园博物馆展出。该馆表示,接下来将传统的古典园林元素,进一步提炼优化,赋予时代特色,例如服饰、珠宝、美食,其它类型的创意产品,进一步尝试跨业界的对话,促进文旅结合,让文物活起来。

d8fdbece747f4c68bfb8a8fd35d88ef5.jpg

顺德名厨关永忠展示顺德名菜“锦绣鱼面”的制作过程。/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摄

近年来,顺德文化发展也吸引了中央媒体的关注。2020年1月,长达60分钟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走进佛山顺德”新春特别节目精编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CCTV-3)首播。今年端午期间,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也聚焦了全国龙舟之乡顺德。

据了解,顺德将深入挖掘各领域文化中的顺德元素,精心打造一批新的文化地标,为顺德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继续推动顺德文化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名城贡献顺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