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曲艺之乡”,顺德如何“出圈”?

   2021-05-14 21:11:53

“愿君破囚笼中心,作高飞凤,从此逃脱网罗……”5月7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卢秋萍韵律婉转的粤剧虾腔唱调在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顺德活动中心响起,这也标志着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顺德活动中心正式授牌成立。

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今年顺德动作频频。3月24日,顺德粤剧曲艺学院、粤剧社会艺术考级中心顺德考级基地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挂牌启动,顺德粤剧发展未来可期。

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粤曲一直是顺德文化的亮丽名片。如何让顺德粤剧曲艺焕发新的活力?顺德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上一直不遗余力。

粤曲私伙局浓浓顺德味

2006年5月20日,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曲艺在顺德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素有“顺德曲艺无淡季,万家灯火万家弦”的说法。顺德粤剧被列入顺德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名伶辈出,千里驹、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等著名粤剧伶人都是顺德人,近现代粤剧五大流派中顺德独占其三。顺德区以及下辖的大良、容桂和均安三个镇(街),均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

悠扬的乐韵伴着清脆圆润的唱腔,飘进了市民家中,乡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遍布顺德各镇街。

粤剧曲艺在顺德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佛山日报记者杨婷摄

顺德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区建恩介绍,如今顺德10个镇街就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粤曲曲艺社,市级重点扶持曲艺社19个,其中不乏多次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曲艺社,大良金榜曲艺社就曾经获得过国家曲艺表演大赛奖项。均安镇沙头黄氏大宗祠的巷子是著名的曲艺社一条街,是顺德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这些曲艺社每周都有固定活动时间,全年不间断开展和参与曲艺表演活动。如“粤唱粤精彩”群众戏曲表演、“金秋嘉年华”戏曲巡演、“万家灯火万家弦”戏曲展演以及各类下基层文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顺德深厚的岭南文化艺术底蕴让更多人印象深刻。2019年12月,央视“文化进万家——走进顺德”主会场文艺演出走进顺德,为顺德市民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谈及为何会选择在顺德录制?央视“文化进万家”节目制片人魏道胜直言,这是因为深刻感受到了顺德深厚的岭南文化艺术底蕴,以及当地群众对戏曲文化发自内心的喜欢、渴望,“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在沙头社区不到100米的巷子里,就有9家私伙局。”

社会各界发力破解曲艺发展瓶颈

这些年来,以顺德均安镇、容桂街道等曲艺名镇(街道)为代表的曲艺之乡继续着“万家灯火万家弦”的辉煌景象,但也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

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曾小敏,今年成为顺德粤剧曲艺学院首批聘请的客座教授之一。曾小敏表示,粤剧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才传承,培养青少年接班人和粤剧观众都非常迫切,广东粤剧院希望和顺德强强联合成立粤剧推广培训基地,就是希望打通粤剧传承通道,在顺德培养一批又一批热爱粤剧、学习粤剧的名家。

今年1月召开的中共顺德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和传承好粤剧等传统文化,培养青年的粤剧专业人才、爱好者,擦亮顺德的文化名片。

怎么做?顺德在行动。

今年3月24日,顺德粤剧曲艺学院、粤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顺德考级基地正式揭牌,聘请17位粤剧名家为客座教授,以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同一天,“顺德千里驹粤剧文化中心成立暨青少年粤剧培训启动仪式”在伦教乌洲人民礼堂举行,将依托千里驹粤剧名人效应、浓厚丰富的粤剧文化历史积淀和载体资源,着力打造培养未来粤剧人才的摇篮。  

4月6日,顺德粤剧曲艺学院首期开班。广东粤剧院的一众粤剧大师走进顺职院校园,通过即场表演、示范,向学生中传授粤剧文化。顺德粤剧曲艺学院将通过兴趣班、选修课和社会专业培训的方式开展粤剧曲艺推广,通过专业教师授课和名家讲座的形式大力推动粤剧曲艺的专业培训,培育出更多的粤剧曲艺人才。

各镇街也在布局。作为粤剧大师马师曾的故乡,容桂街道乘着2021年3月顺德粤剧曲艺学院、粤剧社会艺术考级中心顺德考级基地在顺德挂牌的东风,在“容桂之夜”文化系列活动中引进粤剧经典剧目,保护和传承粤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曲艺文化品牌。

作为粤剧大师千里驹的故乡,伦教则计划依托千里驹粤剧名人效应,用5年时间里,围绕678文化街至千里驹故居连片打造千里驹粤剧品牌文化片区,配套粤剧培训、古祠堂、特色文旅客栈、展览等文化产业布局。同时,以传统粤剧文化为纽带,伦教将以青少年粤剧培训和千里驹粤剧名剧巡演为主要方向,通过伦教珠宝、香云纱、美食旅游、翰墨诗书等特色品牌有机串联,并围绕千里驹事迹,打造千里驹粤剧文化中心自主品牌剧目,结合排演千里驹知名剧目,通过区镇巡演,进一步宣传弘扬顺德粤剧文化。

在陈村,广东省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顺德研究中心今年挂牌成立。顺德区陈村镇戏剧曲艺协会会长梁志成表示,今后将借助研究会这一平台开展不定期的联欢活动和粤剧交流活动,辐射带动顺德区十个镇街“虾腔”文化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粤剧“虾腔”文化。此外,曲艺社还将与学校进行联动,着重选拔、培养虾腔传承人才。

而均安镇则把镇文化站作为粤剧曲艺团核心基地,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粤剧曲艺培训。培训班聘请了顺德区艳阳天粤剧团团长、知名粤剧文武生,广东资深粤曲唱家潘国荣等担任授课老师,每周六上午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为均安镇青少年粤剧曲艺团培养、输送关键的演唱人才。

培养粤剧人才打造粤剧曲艺文化名片

粤剧曲艺在顺德民间拥有广泛的发烧友,他们是推动粤剧曲艺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少曲艺工作者通过培养曲艺优秀人才和队伍、不断创作粤剧曲艺精品,让顺德区的曲艺文化事业在新时代新时期,继续着“万家灯火万家弦”、“顺德粤曲无淡季”的景象,为广东曲艺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顺德粤剧名伶何丰仪不遗余力地开班带徒培育新人、开展粤剧讲座推广传统曲艺文化;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得主甘剑波带领10多位学生专注曲艺创作,多是80后、90后;出生于粤曲世家的71岁的广东曲艺传承人林少雄从1997年起就开始培训粤剧曲艺人才,已培养10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自己的孙子......

曲艺后生仔们在市、省、国家级赛事中代表顺德摘取荣誉无数,如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赛事中,已有超过40名“明日之星”出自顺德。

“这既代表着粤剧曲艺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势头,也预示着今后我们推广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远道重任。"顺德区文联副主席梁国锋表示。

不仅如此,顺德民间曲艺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每年还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演出活动。顺德平均每年举办超过50场曲艺表演。“粤唱粤精彩”顺德曲艺社展演、“万家灯火万家弦”活动等曲艺展演活动每年都在顺德清晖园、顺峰山公园、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岭南和园等园区举办。每年顺德的传统节日如重阳敬老节、中秋节期间,政府与企业、金融机构合作为曲艺社提供资源,在各个村居的灯酒、诞辰、庙会等传统文化活动中走进社区搭台唱粤曲等。

文|佛山日报记者杨婷